在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2019年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落地年,要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搭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平台。
中国科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委员表示,我国有着海量数据资源、巨大应用需求和深厚市场潜力,应抓紧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实现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
智能制造的发展同样不乏房地产龙头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就带来了一份《关于推进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
杨国强指出,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和质量问题,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节约大量成本,让“中国建造”变得更具科技含量。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从国家战略到政策引导都在积极推动AI、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的融合加剧,传统产业的生产、作业方式正在迎来巨变,机器人代替人工从事高精度、高难度、高强度甚至高危险性工作的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智能机器人产业吸引了各路企业布局,积极投身这场扑面而来的“机器人革命”。
人工智能助力制造业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今年是连续第5年在提案中关注人工智能话题。李彦宏分析称,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不仅仅是在信息自动个性化推荐等方面对消费者有推动作用,更多的是在生产端,比如生产制造领域,生产出来的钢板有没有瑕疵,组装iPhone的时候,每一个零件是不是合格等。如果一些企业不能及时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于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的积极作用,是有可能被淘汰的。
作为制造领域的企业,美的集团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造里程碑。去年3月份,美的集团正式发布了“人机新世代”战略,加速布局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其加速“智能智造”升级、重构生产方式插上了一对“科技创新驱动”的翅膀。以美的集团为首的中国制造龙头,正以机器人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定制取代标准化工厂,以全球精益生产方式取代过去粗放的生产方式,引发全球家电产业对中国家电智能制造的聚焦。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4.7亿美元。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大机器人消费国,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而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计,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到2020年将超过50万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量级。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机器人需求将继续迅猛增长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仍相对较低。在中国,每1万名工厂工人仅拥有约68个机器人,而韩国的机器人密度是中国的将近10倍。劳动力短缺及用工成本的攀升,也将推动工业企业对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需求的快速上升,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
机器人建房照进现实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3万亿元,拥有世界上*大的建筑市场。同时一线建筑工人平均年龄已接近50岁,比2007年增长了10多岁。
眼下,中国建筑业存在大而不优、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的现状,特别是“危、繁、脏、重”的行业痛点,导致施工人员长期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高发,因此传统建筑业丧失了对年轻一代的职业吸引力。
杨国强为此带来三项建议:呼吁政府层面加强对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建筑行业协会、高校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施工单位积极导入建筑机器人。
可以预见,通过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将有效助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房产龙头企业碧桂园早已洞察先机,进入机器人这个前景巨大的前沿产业。
新版《碧桂园是什么》给碧桂园的未来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要成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基于主业建筑的需求和对“零伤亡”的追求,2018年7月,碧桂园高调宣布进军机器人科技领域,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应运而生。杨国强提出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创意和梦想。
目前,博智林机器人开发研制的产品主要为应用于建筑业、餐饮、物业管理、医疗、农业、智能家居、制造业等领域的机器人、智能设备及系统,立足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家居服务等应用场景。
作为龙头房企,碧桂园发展机器人产业,用高科技打造智慧社区优势凸显。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碧桂园在全国1100多个城镇建有楼盘项目,服务超过400万名业主。碧桂园集团本身就是机器人的需求者,每年建造几十万套房子,内需市场巨大。
碧桂园集团也在全面发展物业、教育、大健康医疗、酒店、新零售以及农业等各项业务,机器人的应用对每个板块都将是质的提升。
按照碧桂园的规划,未来五年内,将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并计划引进10000名全球**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高地。更多库卡机器人配件